后扶架起连心桥 产业催生小康梦

发布日期:2022-07-15 10:57信息来源:荆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荆门钟祥地处湖北中部、汉江中游,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移民集中安置区,移民总人口9.6万人。近年来,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致广大而尽精微”,强力推进移民地区振兴发展、移民群众共同富裕。2021年,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54元,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聚焦产业,让移民后扶实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移民要致富,产业来开路。把移民产业发展作为移民后扶工作第一要务,变传统“输血式”给钱给物为“造血式”产业帮扶,激发移民地区发展潜能,掀起“大办移民产业、办大移民产业”热潮。一是牵住“鼻子”。市水利和湖泊局加大对移民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力度,各乡镇设置移民后扶工作办公室,合力共为,统筹推进移民产业发展,确保上下一条心、帮扶一股劲、责任全落实。二是谋准“路子”。用战略眼光谋划移民产业发展,制定了以花果蔬为主体、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的“3+N”移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以柴湖镇为重点、17个乡镇(街道)为节点的移民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了移民后扶动能转换、方式转变、发展转型。三是压实“担子”。分层分类开展移民产业奖补、下派产业扶持工作队、选派优秀干部到移民地区任职,常态化开展专题研讨、调研督查、专项督办,压紧压实各乡镇责任链条,确保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二、整合资源,让移民政策活起来。坚持借力造势、借势发力,将移民政策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惠企纾困有效对接,实现了多个主体协同发力,多种资金有机整合。一是引导后扶资金奔着产业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载体,实施产业奖补,引导村集体把移民资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发展产业经济、盘活经营闲置资产,吸引4500余户移民将后扶资金投向产业,增强了移民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整合部门资金围绕产业用。创新推出涉移部门建设项目“集中捆绑、制度安排、统一调度”一体化运作机制,先后整合财政、国土、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政策资金2亿元,全面加强移民村组人居、产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了后期扶持资金“单打独斗”和项目小散弱问题。三是吸引社会资本聚焦产业投。通过落实扶贫捐赠税后扣除、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大户以多种形式参与移民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2亿多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培育龙头,让移民产业强起来。把招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产业提质提效、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强化政策支持、金融扶持、技术加持,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一是建平台,引龙头。投入移民资金2000万元,在柴湖建成1590亩“四网千棚”花果蔬基地,招引农青园艺、紫凝盛景等一批全国知名花卉企业落户,发展精品花卉产业8000余亩,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基地,直接带动2.4万移民就业增收。二是增投入,育龙头。设立2亿元花卉产业基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两区”资金,支持移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了高端花卉、精品果蔬、野生葛粉、食用山菌等4大移民支柱产业,建成由移民牵头的全国农民示范合作社钟祥市全氏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娃娃菜生产企业钟祥市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优服务,惠龙头。推行移民产业银企合作试点,低息贷款政策向移民产业倾斜,仅市农村商业银行就累计发放移民产业贷款8000余万元。从农业、农机、水利、水产等部门抽调技术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对龙头企业、重点合作社,实行驻点挂牌指导,确保了移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培育出了全国单体规模最大、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湖北农青园艺、壹鸣生科等4家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龙头企业。

四、利益联结,让移民群众富起来。以土地租金、劳动酬金和投资股金为重点,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移民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一是土地流转增收一批。鼓励移民群众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基地、移民村组向当地非移民村组划征土地山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提升规模效益,实现共同受益。全市移民共流转耕地面积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16.7%,通过土地流转既整合了资源,增加了移民收入,又实现了规模经营、集约发展。二是协会引领就业一批。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重点培植10个移民专业合作社,建成18个移民家庭农场,鼓励引导移民加入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空间。目前,全市入社移民已达到1.9万余人。荆沙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社移民1042户,实现入社移民户均增收2万元。三是股金投资分红一批。坚持“互惠共盈”原则,创新推出“分红收益+吸纳就业”模式,引导移民利用扶持资金入股企业,移民年底参与分红,真正让移民政策普惠于民。对利用移民扶持资金兴办的企业,年度利润按“三七”比例在村集体、农户之间分红,做到产权明晰,利益共享。2021年,全市105家移民企业共派发红利1800万元,其中集体分红500万元,移民分红1300万元。

五、增添动能,让移民发展快起来。大力弘扬“不怕白手起家,敢于无中生有,勇于背水一战”的新移民精神,汇聚移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赋能移民发展。一是拓展新空间。鼓励移民承租本土和外地山水林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移民产业,实现移民产业外延扩张发展。全市形成了以九里、客店、东桥为主的休闲旅游示范区;柴湖、南湖为主的花卉苗木示范带;冷水、石牌为主的长寿产业示范片格局。二是搭车新业态。积极推进第三产业与移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培植互联网电商新业态,创新“互联网+产业”和“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等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由移民领办的柴湖精品花卉、客店葛粉、张集泉水柑等农产品,网络销售已达到50%以上。三是共建新家园。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柴湖四新、田坑,洋梓天宁,旧口新建等村为重点,全域推进省级移民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以上移民美丽乡村17个,柴湖渔池村、前营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实现了“乡村展新颜”。以大柴湖为重点,扎实推进工业园区、移民新城、产城融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建设,实现移民后扶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近些年来,我市在移民产业发展上虽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移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紧抓移民后扶工作最后五年关键时期,以思想大破冰引领移民工作大发展,全力创建全国移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