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水利和湖泊局、漳河新区应急管理和水利服务中心、屈家岭管理区农业水利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及胡亚波书记批示意见,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用水需求,请各地水利部门提早谋划,以灌区或水系为单位,编制2025年春耕备耕供水保障方案,3月10日前报局防御科。联系人:李畅,电话:15271751315。
附件:**县(市、区)2025年度春耕备耕供水保障方案编制指南
荆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2025年2月20日
附件:
XX县(市、区)2025年度春耕备耕供水保障方案编制指南
一、编制目的
目前全市有效蓄水仅为8.11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少5.92亿立方米。为解决春耕备耕水源紧缺问题,全力保障全市灌溉用水需求,做好全市2025年度春耕备耕供水保障方案编制工作,明确编制目的、范围、基本原则、标准、内容等相关要求,统一有关技术方法和成果要求,指导各地开展编制工作,特编制本指南。
二、编制内容
(一)基本情况
1.预测范围和内容:各县(市、区)统计区域内现状农作物种植情况,厘清各种植作物种类及面积,预测灌溉需水量,统计区域内可供水量,进行区域供需水分析计算,预测可能存在缺水问题的种植区域,具体到乡镇、村组,提出供水保障措施和匡算资金需求。
2.预测时段:至2024年5月。
3.预测雨情: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春播期全市平均气温偏高1℃、降水量偏少1-2成。
(二)需水量计算
1.灌区情况:统计现状各县(市、区)灌区面积及地理位置,统计春耕、夏播计划播种面积。
2.种植规模和结构:明确各灌溉区域春耕、夏播农作物种植农产品种类、种植面积等。
3.计算方法:需水量=作物面积*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采用湖北省农业用水定额第1部分: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选用并计算。灌溉定额采用基本用水定额(毛用水定额),根据工程类型(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土渠输水等)、取水方式(机井提水、泵站扬水、自流引水)、灌区规模(大、中、小型)选择对应的调节系数。灌溉分区采用Ⅵ区(鄂中丘陵区),灌溉模式采用浅灌适蓄,灌溉保证率旱作物主采用75%,水稻为主采用85%。
典型农作物基本用水定额表
作物名称 | 灌溉分区 | 多年平均 | 灌溉保证率 | |||
50% | 75% | 85% | 90% | |||
早稻 (浅灌适蓄) | Ⅵ区 | 319 | 302 | 374 | 386 | 398 |
中稻 (浅灌适蓄) | Ⅵ区 | 466 | 463 | 542 | 569 | 572 |
晚稻 (浅灌适蓄) | Ⅵ区 | 390 | 392 | 433 | 472 | 478 |
小麦 | Ⅵ区 | 78 | 74 | 99 | 117 | 127 |
油菜 | Ⅵ区 | 96 | 92 | 120 | 127 | 158 |
(三)可供水量计算
1.蓄水量统计:统计各县(市、区)现状蓄水总量、有效蓄水量,有种植计划的区域需厘清区域内各水源工程(大、中、小型水库,塘堰)蓄水情况,明确区域可供水量。
2.来水量预测:根据气象部门数据,预测春耕期间降水补给情况。
(四)灌区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考虑现状全市有效蓄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源紧缺,春播灌溉缺水较为严重。对各县(市、区)有种植计划的区域逐个区域分别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缺水量=需水量-可供水量。
各种植区域缺水量=现状水源工程有效蓄水量+时段内降雨有效蓄水量-安全饮水确保水量-灌溉需水量-生态补水量-其它用水量。
水量供应保障优先顺序:先生活、再生产、后生态。
水量调配的原则是:首先利用塘堰,其次利用小(1)型水库、小(2)型水库引水,不足部分由中、大型水库补充。各种植区域平衡后分析确定存在缺水问题的具体区域范围,具体到村组,研判缺水程度。
(五)缺水区域供水保障
根据推测出来的缺水区域实际情况规划供水保障方案,对存在缺水的区域可以实行应急调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疏渠畅水等供水保障方案。实行应急引、调水的区域需明确水源位置、引调水水量及引调水路径;实行打井抽水的区域需明确工程位置、抽水水量。
对于现状农田水利设施存在问题,如存在渠道淤积、垮塌、破败、杂草丛生、设备老化损毁等问题的区域,统计需要维修的设施具体点位,明确维修方案。
(六)资金匡算
根据具体的供水保障措施类型数量和单价,匡算所需保障资金。
三、成果要求
成果包括灌溉供水保障方案文本、工程措施和资金汇总表和保障示意图三部分。其中示意图应包含引、调水水源及路径标注,打井工程点位标注,维修设施点位标注。